最近两会代表反复提及的碳中和,已经有不少文章分析了,相关领域个股也开始大涨,甚至有人预言,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会长达几十年。
如何来理解这个几十年的投资机遇呢?
环保、节能减排、新能源、绿色产业等等,当然都对。但有没有可能再继续深挖一层呢?如果继续深入思考下去,相信看好碳中和投资机会的人会更加坚定。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掩藏不住,想低调都难。不然也不会面临美国贸易战的发难。可清醒的来看,中国的高速发展早已面临不可持续难题。
第一、高速的同时也意味着粗放,传统工业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同时会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越快越容易成为低质量高成本经济体,这样的结果对自然是不友好的,对自己以及子孙后代也是不负责任的,严重违背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哲学;
第二、在民粹主义兴起,全球贸易保护抬头的背景下,全球化模式一去不返,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链溢出,中国也加速攻守转换,早早进入了本土化时代。近年来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提出了诸如供给侧改革、加强内循环的政策措施。下到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开始转变,一切要开始内卷化了。
而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的一种自保性措施,也是影响深远的关键落子点。如何理解?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在与美国贸易战争端背景下,美国会倾向于与越南、印度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制造业合作,从而甩开中国。中国为了防止相关产业链外移,影响居民劳动就业,就需要侧重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依靠打造品牌提升研发实力,丢掉加工作坊的思维反而可以在博弈中获得胜出。这个附加值就是碳中和催化的产业链升级,为了这个长期的转变,短期内要付出代价。在碳中和领域,中国没有像欧洲、日本等国家在全世界大声疾呼,只做实际行动派,比较低调的提出三步走战略,并且体现出拿出大把时间、资金、资源的决心,努力提前十到二十年孕育出全球最强最清洁的产业链。
第二、实现碳中和目标就要有新技术加持,有了新技术才能形成大国竞争优势,比如研发电动汽车,比如研究太阳能的储能问题,这些新技术的背后其实除了科学领域的突破,更体现为我国制造业的实力。放眼世界,谁人不知,制造业历来是中国强项,如果“碳中和+制造业”这块高地中国能夺下来,那么未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又会改写。想想以石油能源为主的时代,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经济高地,也是大国必争之地。接下来的碳中和时代,是不以物理空间的能源储备论英雄的,碳中和拼的是真正的聪明勤奋和技术研发,这才是中国人最擅长的。
在全球制造业技术实力这块,中国是有自信的。
就拿近期大热的电动汽车来说,难怪蔚来、小鹏等电动车企股价大涨,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一半,这是需求端。
在生产端,中国拥有较完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链条,以及电池生产产业链,两者组合就是世界级的整车生产链条,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电动车产量在全球生产的66万辆电动汽车中约占40%,远高于美国的23%和日本的2%。
由此也能看出,在美国贸易战的搅动下,能否抵挡生产链条外溢,能否将如此完整的产业链留在国内根深蒂固,决定着能否抓住类似特斯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入驻中国的机会,也决定着中国能否主导世界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到二十年发展。
当然,碳中和能带动的产业远不止电动汽车,还有绿色装配式建筑,风电、太阳能储能等领域。再往远点看,中国的碳中和技术成熟了,还能出口,帮助别的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未来,也许世界最大的碳交易所就在中国。碳中和从实业延伸到金融领域,会促进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诞生,也会促进碳交易与数字货币的挂钩。
综上所述,从产业链和制造业角度思考,你会发现碳中和是中国未来抢夺世界经济高地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中国重塑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强国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布娜新
简介: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成员、中国证券市场研究学者、资深证券市场评论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