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周伴随股转发布《挂牌公司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即将迎来“退市”时代。很明显,退市会带来企业的“可进可退”,保证挂牌公司质量,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与此同时,股转副总经理隋强上周在五道口也针对私募机构申请做市业务资格进行回应:“下个月将确定前期私募做市10家试点,年底开始操作。”众所周知,私募参与做市的好处除了提供增量资金之外,还能丰富做市机构类型形成与券商做市的竞争。
 
笔者认为,两个官方信号除了上述列出的好处,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剑指“流动性”的态度,具有着吸引更多新进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深刻含义。或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新三板都将存在500万投资者门槛,那么如何在目前法律框架内改善流动性是监管层的一道难题。
 
那么,就目前可以看出迹象的改革措施来看,对新三板“流动性”的影响又有几何呢?
 
1、优先股
 
股转近期推出优先股转让服务,作为和挂牌公司以及两网及退市公司并列的证券品种,新三板正式发行优先股的公司不多,还未在新三板形成气候,从股转的角度来看,股转是鼓励挂牌企业发行优先股的。
 
就沪深交易所的经验来看,公开发行的优先股可以采用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两种方式。优先股是否可以为新三板大宗交易制度做铺垫呢?大宗交易制度是列入股转的改革清单的,任何改革都不是割裂存在的,其中必有交集。
 
2、大宗交易
 
无论是协议转让还是做市转让,都无法解决当下新三板的大宗交易需求,大额的交易会给企业的股价带来致命影响,这种例子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上演。因此,大宗交易制度的推出非常有必要,对于新三板股权投资市场的定位,大宗交易制度绝对是个标配。
 
就A股而言,在大宗交易发生之前,股票的流动性水平会升高,大宗交易发生之后股票的流动性水平会降低。不过A股对于新三板并不是合适的对标市场。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是个系统复杂问题,因素太多,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适时推出大宗交易制度也许仅是第一步。
 
3、私募参与做市
 
从欧美市场的成熟经验来看,做市商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为何在国内却出现“水土不服”呢?对于券商来说,做市业务并不是传统的“通道”业务,是个苦活累活,不能像经纪业务一样坐享其成。另外、在新三板只有券商可以做市的时候,总共才几十家券商,1600多家做市企业只靠几十家做市商,受资金和能力所限,交易也无法活跃。从企业角度来看,做市商能力欠缺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从做市商来看,也实在是有心无力。因此,做市商扩容引入不同品类的做市商、也即是私募参与做市是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做市商扩容是毋庸置疑的,就目前申请的私募类型来看,有股权类、创投类、证券基金类和基金子公司。无论哪种类型,都具有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考量。
 
但可以预见的是,引入私募参与做市必然提供增量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并形成与券商做市的有效竞争,对市场定价能力的提高肯定会有所帮助,首批仅有十家入选,短期内市场定价能力的提高幅度还有待观察。
 

作者简介:祖籍北京,男,生于80年代,知名财经专栏作家、财经学者、资深证券市场评论人、最早投入到新三板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士之一;
 
个人微信公众号:bunaxin117
话题:



0

推荐

布娜新

布娜新

35篇文章 2年前更新

80后财经作家,证券市场独立评论人,新三板资深研究人士

文章